海澤森

從剪報中找線索——荔園動物園的飼養史(一) [海澤森]

 

 

從剪報中找線索——荔園動物園的飼養史(一) [海澤森] - 海澤森 - 海澤森的大自然生態世界

網上留存的荔園遊樂園入口 

 

 

荔園,這個集「遊樂場」和「動物園」於一身的奇妙地方,對上世紀的香港人而言,可謂影響深遠。由1950年至1997年的數十載,荔園的存在,為港人帶來不少歡樂及回憶。

 

筆者也是一樣!自孩提時期,隨家人參觀當中的動物園後,便深受園內動物所吸入,從此堅定不移,踏上動物園研究,生態保育及教育之路。而有關荔園動物園的剪報,亦成為筆者日後搜集的目標之一。

 

適逢今年(2017年),是荔園結業後20週年紀念,筆者希望以數篇文章,將一直以來搜集得到的剪報,網上及書籍資料,加上個人對荔園動物園的見解,作一點小結,藉此表達筆者對荔園的緬懷及敬意。

 

興建動物園

 

1940年代末,二戰結束,香港社會逐漸恢復運作。當時來自上海的蕭姓商家,有見港人缺乏大型遊樂設施,故選址荔枝角海灣興建遊樂場,名為「荔枝園」(簡稱「荔園」),並於1949年4月16日正式開業,成為當時香港最大型的遊樂場。

 

從剪報中找線索——荔園動物園的飼養史(一) [海澤森] - 海澤森 - 海澤森的大自然生態世界

網上找到的早期荔園入口

 

其實蕭姓商人早期已有意加建動物園,惟當時港英政府一直未能批地,這時候,同樣來自上海的商人印德根先生,邀請其合作開辦動物園,並已達成共識,最終成功於1952年10月25日,開放給巿民參觀。

 

網上資料顯示,原來香港於戰前,已有興建動物園:分別是跑馬地的「愉園」,西環「太白樓遊樂場」,北角英皇道的「名園」,以及南唐酒家的「天台遊樂場」。它們都有共通點,就是以私營性質運作,而且隸屬於遊樂場的一部分。而荔園亦參照這種格式,於戰後首度興建。

 

荔園的動物園,位置在「粵劇場」後花園的山溪旁,面積約10萬平方呎。《華僑日報》記載園內展示的動物品種。而《工商日報》更有金錢豹的照片刊出,並說明動物園屬試驗性質,由一名富經驗的法國馴獸師管理。

 

 

 當時的動物

 

《華僑日報》曾道出該園的展覽品種,大多源自越南。列出品種如下:「班(斑)虎,金錢豹,「馬來島熊」,大黑熊,南美狨,「白猿」,「各色麝貓」,鼬,「金鼠」,幼猴」等,以食肉動物品種較多。

 

筆者比對過網上資料,發現若干品種,與報章所寫的不盡相同,例如:班(斑)虎,被指為「虎貓」,「南美狨」卻寫作「絨羊」。筆者相信,網上資料應是由親身遊覽過的前輩所寫,並作出一些修改,只可惜缺乏相關的照片,難以鑒定實際飼養的品種。

 

從剪報中找線索——荔園動物園的飼養史(一) [海澤森] - 海澤森 - 海澤森的大自然生態世界

  金錢豹在各地動物園均常見!早期的荔園也是一樣

(攝於廣州動物園,2016年11月)

 

當時大眾(包括報章),對動物生態認識畢竟有限,所描述的品種,可能與我們現今認知的有很大出入。那時的香港,是「獵奇文化」的年代,經營者不外乎想讓遊客大開眼界,至於園內的動物是甚麼品種,生態習性如何,根本毋須過分執著。

 

由於屬試驗性質,荔園早期的動物園仍未成形,故仍未有我們所熟知的眾多大型動物,這情況直到六十年代才開始改變。由於荔園生意開始下滑,業務期後轉交印德根先生接手,隨即來個大改革,也變得更具規模。究竟有何改變?下回待續。

评论

热度(2)